 
            | 索引號: | 11341800003280140M/202003-00198 | 組配分類: | 市政府文件 | 
| 發(fā)布機構: | 池州市政府(辦公室) | 主題分類: | 文化、廣電、新聞出版 | 
| 標題: | 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 文號: | 池政〔2020〕12號 | 
| 成文日期: | 發(fā)布日期: | 2020-03-04 | |
| 廢止日期: | |||
江南產業(yè)集中區(qū)管委會,各縣、區(qū)人民政府,九華山風景區(qū)、開發(fā)區(qū)、平天湖風景區(qū)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市政府同意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的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共35處),現(xiàn)予公布。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皖政〔2016〕95號)等政策規(guī)定,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利用、監(jiān)督管理工作。編制保護規(guī)劃,制定落實保護措施,統(tǒng)籌推進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其服務社會、促進發(fā)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作用,為加快建設“三優(yōu)”池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2020年3月4日
(此件公開發(fā)布)
附件
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 序號 | 地區(qū) | 名稱 | 類別 | 年代 | 級別 | 所在地 | 保護范圍 | 建設控制地帶 | 
| 01 | 市直 (6處) | 清涼境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貴池區(qū)杏花村街道孔井村工農組杏花村通往西廟半程途中 | 以涼亭墻基為基礎,分別向東西兩面、南北兩側各外延5米、3米范圍內。 | 以涼亭墻基為基礎,分別向東西兩面、南北兩側各外延9米、6米范圍內。 | 
| 02 | 飛鳳橋 | 古建筑 | 清代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里山街道辦事處楊街村施村組村口 | 以橋臺為基礎,分析向東、西、南、北外延至5米、6米、2米與3米范圍內。 | 以橋臺為基礎,分析向東、西、南、北外延至10米、8米、7米與8米范圍內。 | |
| 03 | 榜上章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代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里山街道辦事處曉嶺村三友、團結、三榮村民組 | 以宗祠墻基為基礎,分別向東、西、南、北外延至0.8米、5米、1米與0.8米范圍內。 | 以宗祠墻基為基礎,分別向東、西、南、北外延至1米、28米、1.5米與1米范圍內。 | |
| 04 | 貴池安徽國潤茶葉潤思祁門紅茶老廠房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近現(xiàn)代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杏花村街道池口社區(qū)池口路南側 | 分別以制茶車間、祁紅木倉、手工揀場、職工之家墻基為基礎,向東、南、西、北均外延6米范圍內。 | 安徽國潤茶業(yè)有限公司整個廠區(qū)。 | |
| 05 | 葉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代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清溪街道碧巖社區(qū)橋頭葉組 | 以宗祠墻基為基礎,分別向東、南、西、北外延升3米、1米、1米、4米范圍內。 | 南北兩側與保護范圍同;以宗祠墻基為基礎,向東外延5米、向西延至泮池范圍內。 | |
| 06 | 梨樹嶺 古道 | 古遺址 | 明清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里山街道梨村華嶺組、清溪街道白沙社區(qū)電安組(六峰組、栗沖組) | 古道沿線兩側2米范圍內。 | 古道沿線兩側50米范圍內。 | |
| 07 | 貴池區(qū) (7處) | 吳應箕 殉難處 | 其他 | 清代 | 縣保 | 貴池區(qū)涓橋鎮(zhèn)聯(lián)合村石灰沖 | 殉難處東至西2米,南到北3米為重點保護區(qū),東至施長青山腳,西鄰施利榮水田,北近水庫山田,為一般保護區(qū)。 | 與保護范圍一致。 | 
| 08 | 胭脂橋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貴池區(qū)棠溪鎮(zhèn)花廟村雙溪口 | 包括文物本體,橋兩端各延長5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四周延伸8米。 | |
| 09 | 李村李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代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涓橋鎮(zhèn)樂嶺村李村自然村 | 以祠堂四周墻基為基點,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四周延伸2米。 | |
| 10 | 青樹紀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民國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烏沙鎮(zhèn)燈塔村青樹紀自然村 | 以祠堂四周墻基為基點,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四周延伸2米。 | |
| 11 | 中分劉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梅街鎮(zhèn)劉街社區(qū)南山劉自然村 | 以祠堂四周墻基為基點,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四周延伸2米。 | |
| 12 | 岸門劉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梅街鎮(zhèn)劉街社區(qū)南山劉自然村 | 以祠堂四周墻基為基點,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四周延伸2米。 | |
| 13 | 新四軍沿江團團部舊址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1945 | 一般文物點 | 貴池區(qū)馬衙街道濱河居委會院沖楊自然村 | 以舊址四周墻基為基點,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四周延伸2米。 | |
| 14 | 石臺縣 (6處) | 承德橋 | 古建筑 | 明代 | 縣保 | 石臺縣七都鎮(zhèn)七都村三元組 | 包括文物本體,自本體向外延伸,東、西分別以石欄桿向上下游延伸10米,南、北分別以橋兩端臺階石沿向外延伸10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西向外延伸各20米,南北延伸向外延伸各5米。 | 
| 15 | 老莊橋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石臺縣七都鎮(zhèn)高路亭村老莊組 | 包括文物本體,自本體向外延伸,東、西分別以石欄桿向上下游延伸10米,南、北分別以橋兩端臺階石沿向外延伸10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西向外延伸各20米,南北延伸向外延伸各5米。 | |
| 16 | 虹飲橋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石臺縣七都鎮(zhèn)黃河村小溪組 | 包括文物本體,自本體向外延伸,東、西分別以石欄桿向上下游延伸10米,南、北分別以橋兩端臺階石沿向外延伸10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西向外延伸各20米,南北延伸向外延伸各5米。 | |
| 17 | 躍進組舒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石臺縣橫渡鎮(zhèn)歷壩村躍進組 | 四周墻體外,北向外延伸1米,南向外延伸3米,東、西兩側各延伸2米。 | 保護范圍外,四向各延伸2米。 | |
| 18 | 光明組舒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石臺縣橫渡鎮(zhèn)歷壩村光明組 | 四周墻體外,北向外延伸5米,南向外延伸3米,西延伸5米,東2米。 | 保護范圍外,北向外延伸2米,南向外延伸1米,東西向外各延伸2米. | |
| 19 | 徽池古道 | 古遺址 | 不詳 | 一般文物點 | 石臺縣七都鎮(zhèn)七井村 | 包括文物本體,古道兩側10米,兩端20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兩側、兩端分別向外延伸20米。 | |
| 20 | 青陽縣 (5處) | 青陽石馬王懿修墓 | 古墓葬 | 清 | 縣保 | 青陽縣蓉城鎮(zhèn)百花村石馬組 | 東至石獅外10米處,西至墓冢后沿外10米處,南至楊木林家住屋正房北山墻,北至北邊石馬基座外50米處。 | 保護范圍四至界線外5米內。 | 
| 21 | 青陽當鋪王宗誠墓 | 古墓葬 | 清 | 縣保 | 青陽縣楊田鎮(zhèn)緱山村當鋪組 | 西至墓前石馬前沿,東至墓冢后稍,南、北各至墓冢外7米處。 | 保護范圍外東、西、南、北各10米內。 | |
| 22 | 青陽蓉城富陽橋 | 古建筑 | 清 | 縣保 | 青陽縣蓉城鎮(zhèn)九華東路 | 包括文物本體,自本體向外延伸,南、北分別以兩側石欄桿向上、下游延伸10米,東、西分別以橋兩端臺階石沿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西向外延伸20米,南、北向外延伸10米。 | |
| 23 | 青陽將軍打鼓嶺古道 | 古遺址 | 清 | 一般文物點 | 青陽縣朱備鎮(zhèn)將軍村陽山組 | 古石板道及兩邊各向外延伸10米。 | 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兩邊各向外延伸20米。 | |
| 24 | 青陽宋沖賓山革命紀念館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民國 | 一般文物點 | 青陽縣酉華鎮(zhèn)宋沖村宋沖組 | 東、南、北三面分別以紀念館基腳、東以基腳外各10米,西以偏屋基腳外各2米;南以基腳外各8米,北以基腳外各10米。 | 保護范圍外東、西、南、北各10米內。 | |
| 25 | 九華山風景區(qū) (3處) | 九華行祠 | 古建筑 | 明 | 縣保 | 九華山風景區(qū)九華鄉(xiāng)老田村 | 九華行祠坐北朝南。東至山墻邊道路,南至門前廣場外緣,西至吳氏宗祠山墻,北至吳氏宗祠東廂房山墻。 | 與保護范圍一致。 | 
| 26 | 池陽書舍(敦睦堂) | 古建筑 | 明 | 一般文物點 | 九華山風景區(qū)九華鄉(xiāng) | 東至朱慶勝、吳承生戶附屬房;南至門前玉帶河;西至吳新忠戶東墻;北至吳小龍戶菜地,敦睦堂后檐排水溝外沿。 | 東至組朱慶勝、吳承生戶附屬房;南至玉帶河;西至吳新忠胡東墻;北至保護范圍外2米。 | |
| 27 | 吳用之墓 | 古墓葬 | 唐 | 一般文物點 | 九華山風景區(qū)九華鄉(xiāng)二圣村 | 東、西、北至墓壙外緣茶葉地;南至墓冢前花崗巖石臺階起步位置。 | 以其保護范圍為基線東南西北各延伸5米。 | |
| 28 | 東至縣 (8處) | 觀山嶺 古道 | 古遺址 | 清 | 縣保 | 東至縣堯渡鎮(zhèn)東村村 | 從現(xiàn)存古道兩旁各向外延伸2米(東側終點GPS:N30°02’54”,E117°0’45”),嶺頭是以石亭中心點為圓點,半徑4米的圓。 | 古道以其保護范圍為基線再向外延伸2米,嶺頭以其保護范圍為基線再向外延伸1米。 | 
| 29 | 蛤蟆墩 遺址 | 古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縣保 | 東至縣勝利鎮(zhèn)姜東村 | 以遺址中心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 以保護范圍的外緣為基線再向四方各延伸50米。 | |
| 30 | 黎痕王安平和英滿芳祖居 | 古建筑 | 清代末年 | 縣保 | 東至縣木塔鄉(xiāng)榮興村 | 以祖居占基為界。 | 以祖居占基為界。 | |
| 31 | 黎痕王林明和王福忠祖屋 | 古建筑 | 清光緒 | 縣保 | 東至縣木塔鄉(xiāng)榮興村 | 以祖居占基為界。 | 以祖居占基為界。 | |
| 32 | 三條嶺 古道 | 古遺址 | 清 | 縣保 | 東至縣堯渡鎮(zhèn)尚合村、高嶺村 | 從古道兩旁各向外延伸2米。 | 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再外延1米。 | |
| 33 | 周光德墓 | 古墓葬 | 清光緒 | 縣保 | 東至縣堯渡鎮(zhèn)毛田村 | 以墓冢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米。 | 以保護范圍的外緣為基線再向東、南、北各延伸5米,向西延伸至山腳小路。 | |
| 34 | 汪坡汪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 | 縣保 | 東至縣張溪鎮(zhèn)汪坡村 | 從宗祠基礎向東延伸0.6米,向南延伸13米,向西、向北各延伸1米。 | 從宗祠基礎向東延伸1米,向南延伸15米,向西、向北各延伸2米。 | |
| 35 | 黃荊港 接濟橋 | 古建筑 | 清代 | 縣保 | 東至縣龍泉鎮(zhèn)黃荊港村 | 以橋面中心點為基點,向北延伸40米,向南延伸40米,向東、西各延伸20米。 | 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再向東、南、西、北各延伸30米。 | 
 
        主辦單位: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池州市數(shù)據(jù)資源管理局
皖ICP備2022012329號-1 網(wǎng)站標識碼:3417000002
            
                 皖公網(wǎng)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
 皖公網(wǎng)安備 34170002000042號 本站支持IPV6訪問
            
            
                    
 
            
        
        
        
     網(wǎng)站無障礙
網(wǎng)站無障礙 長輩版
長輩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