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4時半,鄭青看了下時間,放下手中的活,駕駛電動車往青陽縣杜村鄉(xiāng)初級中學開去。下午4時50分,是這個學校的放學時間,但她接送的卻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同鄉(xiāng)的少年小峰。
“即將中考,但壓力也不能太大,只要無愧自己就行。走,今晚我們吃紅燒排骨……”接送中,鄭青和孩子之間親密無間的對話,讓人聽了誤認為他們就是一對母子。
沒有血緣關系,付出不求回報。兩年多來,鄭青義務照顧鄉(xiāng)里兩名少年的事跡,得到了周邊群眾一致稱贊。
今年43歲的鄭青是杜村鄉(xiāng)五陽村村民,育有一兒一女。一直以來,她和孩子都熱心公益事業(yè)。2021年,青陽縣向日葵愛心公益協(xié)會杜村工作站成立,鄭青成為其中一員。2022年,在實施愛心助學項目中,鄭青走訪發(fā)現(xiàn)兩個特殊的孩子小峰和小亮?!皟蓚€孩子均母親離家、父親去世,一人跟著年邁的爺爺生活,一人寄住在親戚家?!编嵡喔嬖V記者,兩個孩子當時一個13歲、一個15歲,正處于需要關心和引導的時期,一番思考并和家人商量后,她決定把這兩個孩子接到家中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上學也一起接送。
一起生活后,鄭青發(fā)現(xiàn),四個孩子都很喜歡看書。放學后,他們的同學也會一起來看書。見此情景,鄭青有了將客廳改造成閱覽室的想法。她首先拿出8000多元,找來當木匠的親戚,開始做書架。這8000元錢,對于一個富裕家庭不算多,卻是鄭青兩個月的收入。后來,通過與九華山鄉(xiāng)村公益圖書館發(fā)起人唐茂攜手,解決了書籍等問題。如今,鄭青家的客廳成了公共閱讀空間,共有書籍千余冊。周邊的孩子一有時間,就到她家去看書。
兩年多來,鄭青和丈夫把小峰和小亮當作親生孩子一樣疼愛,兩個孩子親切地叫她“青媽”。鄭青的婆婆在上海工作,每個月都額外發(fā)紅包給孩子們加餐。當?shù)卣拖蛉湛麗坌墓鎱f(xié)會等愛心組織得知情況后,也對兩個孩子提供了資助?!皩τ谶@些錢,我一分沒動,存進他們自己的存折里?!编嵡喔嬖V記者,做公益不能“掌心向上”,什么都向家人要,什么都向社會要,只有經(jīng)濟上獲得了獨立,做公益才能更如魚得水、相得益彰。于是,她和向日葵愛心公益協(xié)會幾個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成立了“順意福蓮”家政服務中心,承接清掃保潔等服務。她希望,依托這個職業(yè),能夠更好地支撐起自己的公益情懷,讓公益事業(yè)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如今,在鄭青的帶動和影響下,她身邊已有越來越多的親戚朋友投身公益事業(yè)。特別是她的弟弟鄭鵬,每年拿出2000元,資助一名學生。鄭青先后榮獲2021年青陽縣優(yōu)秀平安志愿者“優(yōu)秀義警”、2024年3月份“池州好人”稱號。2023年4月,鄭青家庭榮獲池州市“最美家庭”稱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